一、定義與核心作用
固態電池用鈦靶材是一種通過物理氣相沉積(PVD)技術(如磁控濺射)制備超薄鈦金屬層的高純度材料,主要用于固態電解質與電極界面層,通過抑制鋰枝晶生長、提升離子傳輸效率和界面穩定性,解決固態電池循環壽命短的核心痛點。
二、材質與牌號
牌號標準 | 典型牌號 | 成分要求 | 應用場景 |
ASTM B265 (純鈦) | Gr1 | Ti≥99.5%, O≤0.18%, Fe≤0.20% | 超薄界面層(5-20nm) |
GB/T 3620.1 | TA1 | Ti≥99.6%, O≤0.15%, N≤0.03% | 高精度濺射 |
特殊定制 | 6N級鈦 | Ti≥99.9999%, 雜質總量≤1ppm | 量子器件/超導薄膜 |
關鍵特性:
純度:固態電池要求≥4N(99.99%),關鍵雜質(O、N、C)需控制在ppm級。
晶粒尺寸:≤50μm(納米晶靶材可達10μm以下),保證濺射膜層均勻性。
密度:≥98%理論密度(4.51g/cm3),減少濺射過程微孔缺陷。
三、性能參數與特點
性能指標 | 典型值 | 技術意義 |
電阻率 | 42.0×10?? Ω·m | 確保集流體低阻抗,減少電池內耗 |
熱膨脹系數 | 8.6×10??/K (20-100℃) | 匹配固態電解質(如LLZO)的熱穩定性 |
濺射速率 | 0.8-1.2μm/min (DC濺射) | 影響量產效率,需與設備功率協同優化 |
膜層附著力 | ≥50MPa (ASTM D4541) | 防止界面剝離導致電池失效 |
核心特點:
電化學惰性:在高壓(>4.5V vs Li/Li?)下穩定,避免副反應。
鋰親和性:鈦表面形成Li-Ti合金層,促進鋰離子均勻沉積。
納米結構可控性:通過HIPIMS技術制備柱狀晶/納米晶混合結構,提升離子通道效率。
四、制造工藝流程
原料提純:
電子束熔煉(EBM)去除揮發性雜質(如Mg、Cl)。
區域熔煉(Zone Refining)實現6N級超高純度。
熱加工:
多向鍛造(溫度800-950℃)細化晶粒至ASTM 6-8級。
熱等靜壓(HIP,1200℃/100MPa)消除內部孔隙。
精密加工:
線切割至±0.05mm公差,表面粗糙度Ra≤0.4μm。
背板焊接(Cu/Ag焊料)確保靶材-背板熱導率≥200W/m·K。
質量檢測:
GDMS(輝光放電質譜)檢測雜質元素至ppb級。
EBSD分析晶粒取向分布,確保(002)擇優取向度≥80%。
五、應用領域
核心場景:
界面緩沖層:5-50nm鈦層插入固態電解質(如硫化物)與鋰負極之間,循環壽命提升至2000次以上(寧德時代專利CN114512670A)。
復合集流體:鈦-銅疊層結構(厚度3μm Ti+6μm Cu),能量密度提升15%,穿刺強度>500N(比亞迪技術白皮書2023)。
延伸應用:
固態電池封裝用鈦鋁復合膜(阻隔水氧,透氫率<0.01g/m2·day)。
鈦摻雜固態電解質(如LLZO-Ti)提升離子電導率至10?3 S/cm。
六、執行標準
標準類型 | 標準號 | 核心要求 |
材料純度 | ASTM F2888 | 電子級鈦靶材雜質元素限量(如Fe≤50ppm) |
濺射性能 | SEMI F47-0706 | 靶材利用率≥85%,濺射膜厚不均勻性≤3% |
環保認證 | RoHS 3 | 限制Cd、Pb等6種有害物質 |
行業規范 | SJ/T 11679-2017 | 鋰電用濺射靶材晶粒尺寸與取向要求 |
七、與新能源相關其他金屬靶材對比
靶材類型 | 優勢 | 劣勢 | 典型應用場景 |
鈦靶 | 抑制鋰枝晶、高界面穩定性 | 成本高(¥2000/kg) | 固態電池界面層 |
銅靶 | 導電性優(58MS/m)、成本低 | 易氧化、鋰枝晶問題 | 傳統鋰電集流體 |
鋁靶 | 輕量化(密度2.7g/cm3) | 耐腐蝕性差 | 鈉離子電池正極集流體 |
鎳靶 | 耐高溫(熔點1455℃) | 催化副反應風險 | 燃料電池雙極板涂層 |
技術差異:
濺射功率:鈦靶需要更高功率(銅靶的1.5-2倍)達到相同沉積速率。
膜層應力:鈦膜殘余壓應力(-1.2GPa)顯著高于銅膜(-0.3GPa),需優化退火工藝。
八、選購方法與注意事項
選購決策樹:
純度驗證:要求供應商提供GDMS報告,重點關注O、N、C含量(應分別<100ppm)。
晶粒檢測:索取EBSD圖像,確認平均晶粒尺寸≤50μm且取向分布均勻。
濺射測試:要求試鍍樣片,膜層電阻率<50μΩ·cm,厚度偏差<±3%。
成本核算:綜合靶材利用率(鈦靶≥80%為優)、設備兼容性(是否需要升級電源)。
關鍵注意事項:
雜質陷阱:避免采購回收鈦原料,Fe含量超標會引發界面副反應。
熱管理:鈦靶熱導率低(21.9W/m·K),需配套高效背板冷卻系統。
存儲規范:真空包裝+干燥箱(露點<-40℃),防止氧化生成TiO?影響濺射。
九、前沿趨勢
復合靶材:Ti-Li合金靶(Li含量1-3at%)實現原位鋰補償,提升電池首效。
增材制造:3D打印梯度孔隙率鈦靶,濺射膜層可控孔隙率(5-30%),增強電解液浸潤。
智能化生產:AI驅動的靶材成分設計(如Ti-Zr-Mo三元體系),實現抗腫脹與導電性平衡。
預計到2026年,固態電池鈦靶材市場規模將突破15億美元,技術突破點在于開發超低氧(<50ppm)大尺寸(>φ500mm)靶材制造工藝,滿足GWh級產線需求。